陳慧玲副執行長期關心澎湖海洋生態,為推動更多海洋永續生態業務,於今(18)日帶領行政院南服中心同仁,一同前往拜會海洋委員會由管碧玲主任委員親自接待,雙方就澎湖地區海巡業務及海洋保育方面進行意見交換。
陳慧玲副執行長首先對於海委會在澎湖地區所負責的工作表達肯定,同時希望藉此拜會研商強化幾項工作;在海巡部分,澎湖總計有大小港口60餘座,海巡署設有港區監控系統計15座,少數由社區自行裝設簡易型監視器輔助,考量港口案件或為民服務需要建議再多裝設,海委會則表示目前已在處理中,共計有36處有必須裝設之必要。
另外陳副執行長提到,目前在澎湖港區服務的女性安檢人員有將近百位,值勤空間設施與設備方面考量女性使用權益仍顯不足,海委會表示從民國100年到現在,已改建共計17處,後續在110年-115年建設新的廳舍,皆有規劃女性同仁之使用權益。
就海洋保育工作,針對今年7月澎湖七美臥牛海域出現遊客從事海上遊憩活動破壞珊瑚事件,陳副執行長表示珊瑚是海洋生態復育指標,目前法令只對保護區有規定,但在非保護區內並無法令可約束與裁罰,安檢人員只能勸導行為人。管碧玲主任委員表示,海洋保育法內都有明文規定,但草案尚未通過,沒有海洋保育法就會有相關問題產生,踩踏的珊瑚雖然非保育物種,但海洋保育法應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並非保育物種才有所保護。
陳副執行長對於遊客使用防曬用品中含有氧苯酮(Oxybenzone)和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這兩種化學物質,根據研究是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海洋污染防治法對於防曬用品無明確規範,應如何改善此現象?管碧玲主任委員表示,針對地方政府是否有權來研擬自治條例,禁止、限制以及相關罰則,交辦綜合規劃處及海洋保育署針對此事件做研議。
陳慧玲副執行長對於澎湖潮間帶復育工作希望海保署多加努力,復育成果不僅對海洋生物棲地恢復有幫助,也會對2050淨零碳排「藍碳」有所貢獻。
南服中心本月22日將於澎湖馬公港旅客服務中心進行會勘,共同研商提高旅客運送行李需求與通關動線優化事宜,研商議題包含增設手推車服務、優化通關動線及調整旅客排隊動線等,會中陳慧玲副執行長邀請海巡署金馬澎分署一同參與,共同研商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