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Go To Center block
:::
公平、衛福、環保、法務
實物給付服務國際經驗交流 跨部門攜手照顧弱勢族群
日期:114-11-26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為分享臺灣實物給付推動經驗,並與國際交流切磋,衛福部於114年11月4日至6日辦理一系列實物給付國際交流活動,邀集美、德、日、韓四國專家與我國政府及民間單位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在尊重受助者尊嚴下,強化在地資源動員、發展永續機制,及深化社工專業角色,為我國實物給付制度建構發展願景,現場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公私部門工作者共約140人齊聚一堂。

    衛福部指出,為擴大照顧弱勢,衛福部督導各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推動實物銀行等多項實物給付服務。以113年為例,共提供313萬人次照顧,其中47%為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53%則為其他經濟不利處境者,對於減輕弱勢家庭生活壓力助益甚鉅。

    本次國際交流系列活動,將實物給付聚焦在「提供食物與生活物資的服務」,研討會前11月3日衛福部安排國外專家參訪桃園安家實物銀行、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北區倉儲中心等多處實物銀行據點。

    為促進國內外實物銀行制度相互交流,本部於11月4日辦理「實物給付國際交流研討會」、11月5日辦理「實物給付國際交流實務工作坊」,邀請到美國Feeding  America(全美食物銀行聯盟) 的前副總裁 AI Brislain、德國柏林食物銀行創辦人Sabine Werth、日本Second Harvest Asia的Charles McJilton、韓國社會福利協議會Kim Soung Yee全球會長,並邀集國內地方政府、長期投入實物給付服務之民間單位代表,以及中央跨部會代表,分別就政策面、實務執行面探討各國辦理實物給付的服務現況、挑戰及策略,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協作模式、社工專業角色,以及制度法規的架構,期待能共同激發更多服務面向的思考與精進。

此外,衛福部將在11月6日召開「國際實物給付政策跨部會交流會議」,邀請4位國外專家與農業部、環境部、教育部、財政部、經濟部、內政部、國防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等單位進行國內推動此項政策之合作交流。

臺灣推動實務給付服務已近25年,經由本次國際交流也發現臺灣的服務特色,包含:社會救助導向、兼重物資及食物之提供、結合專業社工評估與服務、著重公私協力,以及服務社區化、在地化與多元化特性。另國際經驗之學習則包含:美國的運作特色在於倉儲型與制度型食物銀行的跨區運作整合經驗;德國則強調「惜食」與社會責任,以志工與社區力量為主力;日本偏重食物救助及民間主導取向;韓國除了運用公私協力策略,政府主導性較其他國家為多。

為落實《社會福利基本法》第13條對基本生活保障的多元型式,我國正積極研議將「實物給付」納入社會救助體系。衛福部已規劃於社會救助法修法草案中增列「實物給付專章」,並鼓勵各級政府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同時也將結合各部會攜手合作,擴大近貧家庭照顧。

:::